打破5大數碼迷信

即使來到2024年,世界仍然充斥著不少數碼偏執和迷信,智能手機有在追蹤用戶嗎?隱身模式真得讓用戶隱形嗎?以下文章將會回答這些問題,以及其他相關的數碼謎思。

1. 很難區分聊天機器人和人類

有47%受訪者認為難以區分聊天機器人和人類,表面看來由於機器人已掌握了圖靈測試,辨別人工智能和人類聊天似乎是一件困難的任務,不過仍然有跡可尋!

  • 聊天風格,機器人偏向更正式或機械的溝通方式,而人類則會使用口語、行語和更具表現力的語言。
  • 回應速度,機械人通常回應都非常迅速和規律,人類則需要較多時間回應,因為需要仔細考慮。
  • 有限題目,機械人可能有限定的知識,而無法像人類一樣理解對話的上文下理或細微差別。

簡單來說,聊天機械人比較枯燥、實事求是、大量重復和極少偏離主題,而且像教科書。

2. 智能電話追蹤用戶移動

67%受訪者確定他們的智能電話時刻追蹤他們的地理位置,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追蹤」屬於自願,用戶經常向應用程式批准大量權限,向開發人員提供數據,通常用作行鎖目的,但也有可能用於真正的監視(可能性較低)。不過也別忘記間諜軟件,它們會偽裝成合法的應用程式,但在背後記錄用戶的通話、讀取訊息和有時候追蹤移動,因此建議那67%受訪者確保裝置上沒有間諜軟件。

3. 飛行模式防止監視

出奇地,有28%受訪者會在進行面對面會話時關閉電話或調至飛行模式,26%在任何公眾場合進行以上動作,可惜這種防監視的方法並不十分有效,因為有木馬程式能錄下背景音,即使智能電話沒有連接互聯網,在關閉飛行模式後,惡意程式立即傳送收集到的數據到攻擊者的伺服器,該木馬程式在Operation Triangulation內被使用。

4. 公共Wi-Fi是安全的

至少39%受訪者認為公共Wi-Fi安全,在7月奧運期間,研究人員對法國首都約25,000個唯一的Wi-Fi熱點進行分析,發現四份之一完全不安全,很多只受到過時的安全協議保護,這個結果在全球其他城市也相同,例如:莫斯科、柏林、東京或聖保羅。除非結對必要否則應該避免連接公共Wi-Fi,連接後要注意:

  • 不要任何網上購物
  • 不要登入沒有雙重認護的個人帳號
  • 在裝置上啟動可靠的vpn,手提電腦也可以啟動防火牆。
  • 在裝置上關閉檔案分享或AirDrop

5. 在隱身模式中所有行動都隱形

大約40%受訪者以為在隱身模式下,他們的行動完全隱形,可惜事實是在該模式下仍然不會讓你完全私密,即使不在瀏覽器上留下記錄,不會記錄瀏覽的網站輸入的訊息,也不會在瀏覽器的暫存記憶儲存,這只意味著隱身模式只是在用戶自己的裝置上不留痕跡,但IP地址則完全沒有隱藏,他人可按需要修復你的位置,如果登入某個網站,也可能會披露你的身份。

隱身瀏覽對於想在裝置上留下最少痕跡相當適用,例如在共享電腦上為家人搜尋禮物,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為留下記錄而「走漏風聲」。

資料來源:Kaspersk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