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感應的優點、缺點與私隱風險

Wi-Fi感應技術可以在沒有攝影機或動態感應器的情況下,監控家中的活動,細微至揮手動作都能追蹤,往後可能會成為新Wi-Fi標準,現在就首先來看看它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可能帶來的私隱風險。

Wi-Fi感應的運作方法

Wi-Fi感應其實是來自提升Wi-Fi速度的副產物,現代路由器(Beamforming技術)能夠把訊號集中在交換資料的裝置上,使連線速度更快更可靠,這種技術涉及路由器精準測量無線訊號,不但可確定強度,也可以在空間中傳播,以此參數,路由器向裝置所在方向發射訊號,並使用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持續監察和調極通訊連結。在數據交換時,如果裝置和路由器之間出現某種干擾,例如人或狗隻經過,無線電訊號的形狀便會稍微改變,路由器有足夠的敏感度去偵測,因此可以成為一個動態感應器。

餘下就是開發數學演算法,根據CSI的變動偵測家中的活動,並在路由器的韌體上實現,為了接收動態的分析和訊號,路由器與流用戶的智能電話應用程式溝通,應用程式使用專有的雲端服務,與智慧門鈴和嬰兒監視器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Wi-Fi感應的要求和限制

要使Wi-Fi感應工作,有一些重要的技術細節需要考慮:

  • 路由器本身具備複數天線以及可以至少支援Wi-Fi 5(802.11ac)
  • 家中必需有某些固定或極少移動的裝置(通常1到3台)與路由器連線,例如打印機、智能喇只或智能電視,有時候Wi-Fi延伸器或mesh Wi-Fi裝置都能充當感應器。
  • 活動感應只會發生在路由器與「感應器」之間的橢圓形區域,而且需要設定後的測試。
  • 偵測到活動後,其實無法確定路由器與「感應器」之間是甚麼活動或發生的正確位置,這方便的技術與傳統紅外線活動感應器並無非別,然而在運算能加和機械學習的進步下,限制可能消失,一項新研究證明可利用Wi-Fi估算人體姿勢。

Wi-Fi感應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已知的首個Wi-Fi感應技術商用應用程式是Linksys路由器中的Aware功能,早在2019年,Linksys把Aware定位為訂閱制的功能,但在2024年中這個服務便被終止,而現在,根據廠方資料,Linksys路由器已經沒有專用應用程式和不再收集數據。然而在2025年,這功能已對Comcast家用網絡品牌Xfinity的客戶開放,被命名為Wi-Fi Motion,德國電訊商也公佈了這功能,但暫時未命名,無論如何,Wi-Fi感應將會在未來數年逐漸普及,自2020年以來這項功能一直進行標準化,技術名為802.11bf,活動識別一旦進入802.11標準系列,差不多所有廠商將會支援。

Wi-Fi感應的優點與缺點

如果服務免費提供,部份人可能會抓緊機會安裝家居保安系統而無需購買額外硬件,至少對於希望短時間監察自己財產的屋主而言頗具吸引力,例如出門渡假,但需要謹記Wi-Fi感應並不能取代完整力能的保安系統,用戶需要製訂響起警報後的行動計劃,也要注意路由器與打印機或智能電視之間的橢圓形區域並非唯一盜賊入侵的區域,所以家中其他區域也需要保護。另一種相對無害的Wi-Fi感應是監察家中的日常活動,小孩是否放學回家又或是長者是否安好等等。而在家居自動化領域也具一定潛力,例如追蹤活動開啟照明,或一段時間不活動後關閉。

至於這技術的潛在缺點,是不僅戶主可追蹤他們的家中活動,Xfinity的文件已指出活動數據可能會傳送至警方或其他「第三方」,如果供應商收集和儲存感應器的數據,可以估計下一步便是出售這些數據予廣告商。另一種潛在威脅是路由器的入侵,黑客已經透過不同方法入侵家居路由器監視用戶或謀利,另一種賺錢的方法是有心人士分析家中的活動數據,然後向竊賊出售資料。

防範Wi-Fi感應濫用

暫時這項功能只在數個路由器型號中出現,由幾家互聯網供應商出租,而在Xfinity裝置上則是預設關閉。如果用戶認為利多於弊,用戶需要自行啟動功能並進行設定和測試,也需要確定路由器遵循智能家居的防護進行設定,例如路由器的管理及Wi-Fi網絡都需要唯一及強力的密碼,所有電腦和智能電話都需要完整的保安方案。

如果不想要任何Wi-Fi感應功能,隨著支援裝置增加,強制啟動的風險同時增長,首先用戶要自保可能是自行購買路由器,而並非租用供應商提供的裝置,可以自行設定路由器和關閉不需要的功能,確保選擇無需流動應用程式也能進行管理,以及無需連線至廠商的雲端服務,一個更複雜的方法是把所有固定裝置透過Lan線連接網絡。

資料來源:Kaspersk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