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份人使用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由看 Facebook 、Instagram 或 收發電郵,都已經成為日常活動,然而每個人的上網習慣都各有不同,當中有好有壞,以下列出 9 種用家不自覺的「隨便」行為,隨時危害到自己的網絡安全,看看自己有沒有沾上「惡習」!
1. 隨便下載應用程式
當看見很「正」的應用程式可以串流音樂、瀏覽器插件可以下載相片或影片,覺得很適用所以按下安裝,而且二話不說便點擊「I Accept」選項?以上動作用戶忽略了批准應用程式取得甚麼權限,其中有部份可以對用戶做成嚴重影響,而且並不局限於流動裝置,電腦的 Chrome 或 Firefox 也具備相近功能,在決定安裝任何應用程式前,都應該看清楚授權的部份。
2. 隨便離開使用中的電腦
長時間使用電腦自然需要休息,很多人選擇直接離開座位,看起來無傷大雅,其實暗藏危機。因為其他人可以暢通無限地使用他的電腦做任何事,包括收發電郵或玩社交媒體,最近就有朋友被同事惡搞,在社交媒體公開自己已結交女朋友。為安全計 (避免成為惡作劇受害人),不妨設定用戶密碼,離開電腦前先把電腦登出。
3. 隨便忽略更新
更新通知經常彈出來覺得很騷擾,隨便按下「X」或取消就解決?其實 99% 的視窗電腦容易被黑客入侵因為安全漏洞,最常見的有瀏覽器、播放器和 Flash 插件等等,這些程式的的安全漏洞一直被黑客虎視眈眈,因為藉此可以攻擊大量用戶。同一道理,應用程式開發商也頻繁地推出更新,以堵塞已知的安全漏洞,用戶保持更新有助令電腦更加安全。
4. 繁忙時處事變得隨便
現代人工作繁忙,很多時候都同時處理多件工作,集中力和警覺性往往會變得比平常低,打開電郵附件、點擊連結、下載檔案或其他動作都變得更加隨便,平時能夠發現的釣魚網站、偽裝的惡意程式下載和其他騙人技倆,都變得容易「中招」,盡可能減少瀏覽器的分頁,有助集中以減低跌入陷阱的機會。
5. 隨便看一眼
「好奇害死貓」經常聽人說到,的確有時候好奇心會比警戒心強,從而導致悲劇發生。最簡單的例子,誰人未試過因為因為某文章的標題或照片吸引,而點擊進入了內容農場 (content farm) 或廣告網站?這種事情每日都在 Facebook 上發生,偽裝送出免費機票的釣魚或詐騙網站亦屢見不鮮 (經常在旅行群組內發生),隨時做成用戶進一步損失。
6. 隨便接受服務條款
以為服務條款都很安全,沒有害?有聽過「魔鬼在細節」嗎?事實上只有很少部份人會仔細閱讀服務條款,有部份開發商或服務供應商便以此謀取好處,最常見是收集用戶的個人資料。如果不想被陌生人掌握自己的私生活便要多力留意,如果條款不長,應該盡可以仔細查看,如果太長則可以借助分析工具 (例如EULAlyzer),只使用必要的服務都有助減低風險。
7. 隨便使用社交媒體帳號登入網頁
現時很多網頁都容許用戶透過社交媒體的帳號直接登入,用戶無需再另外登記一個帳號,看起來十分方便,其實是一個糖衣陷阱。因為當用戶利用自己的社交媒體帳戶進行登入時,網站會取得部份用戶帳號的權限,雖然全部屬於公開的資料,但用戶的照片、姓名、興趣等資料都會全部記錄,另外也意味著,只要社交媒體帳戶被盜,也會同時失去其他網站的帳號。
8. 隨便到處登記帳戶
不用社交媒體帳戶登入,每次都登記新帳戶可以了吧!非也,有沒有計算過自己在幾個網站,總共登記過幾個帳戶?有幾個真的正在使用?每個都有獨立的密碼?在登記新帳戶前,謹記國外發生過的大大小小用戶資料失竊個案,每登記多一個帳號,便多一個失竊機會,所以只登記必需要的帳號,有助降低資料外漏的風險。
9. 隨便發佈內容
在互聯網上發佈任何訊息,例如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都不再是私隱,互聯網的活動全部都有記錄,事後移除通常都會事與願違,所以在發佈任何訊息或留言之前,考慮清楚相關內容是否可以在網絡上公開流傳,不分地域,而且直至永遠,所以在網絡上發佈任何訊息前應該三思而後行。